医师在重症医学科的工作(精选5篇)

2023-10-08 06:34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第1部分

[关键词] 重症医学;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康复的哲学;生活质量

【中文图书馆分类号】R-4 【文献识别码】C 【文章编号】1673-9701 (2016) 32-0122-04

重症医学是我国新兴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人才培养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目前,国内重症医学除了加强临床技能训练和整体思维培养外,还应积极引进康复的理念。近年来,我国重症医学快速发展,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存活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1, 2]。康复医学针对患者病残患者的功能障碍,试图让他们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康复早期治疗是提高重症患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康复的理念正在迅速渗透到我国各个临床科室[3-5]。但目前康复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严重限制了康复重症医学的早期发展。在重症医学教学中加强临床医学生康复哲学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缓解这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重症医学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重症医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将康复哲学引入重症医学教学的必要性

1.1实现危重症患者全面康复、提高幸存者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目前,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日益密切。发展康复医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康复伤病急性期进行早期医学干预已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批评患者也有早点康复的必要性。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疾病范围广泛,如严重创伤、多发伤、呼吸和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各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急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疾病等。遇险综合症、严重哮喘等,这类患者的伤病或疾病都非常严重。这些重大疾病迫使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因此,经常出现严重废用综合征、心理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这对于特殊患者尤为重要。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6-8]。目前对患者早期持批评态度的康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9-11]。早在1967年,Carroll D[12]就撰文指出了CCU培养康复早期心脏的重要性。科科伦·JR 等人。 [13]研究表明,无论是机械通气还是不机械通气的患者都可以从早期治疗中获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并减少急性后医疗需求。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认为,应尽早在重症监护室(ICU)进行心理治疗,以减少ICU综合征的发生率或其严重程度[14]。危重儿童作为重症儿童的特殊群体,容易出现神经肌肉无力、认知障碍以及新的精神心理问题,需要积极的早期干预[15]。

1.2 在当前康复专业人才普遍短缺的背景下,缓解患者与康复迫切需求冲突的有效途径

我国康复医学起步较晚,康复医学教育规模明显滞后于临床医学。国内学者研究全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需求发现,到2020年,我国康复治疗技术人才数量为49.56万人。与2013年的实际数量(32,100)相比,会有35万的差距[16]。我国有一亿多人需要康复。然而,我国康复教育系统培养的康复医学毕业生数量却很少。面对如此大的差距,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来解决康复服务供需严重失衡的问题。

张文等. [17]对我国两所高等医学院校的部分临床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缺乏与康复医学专业相关的知识;现行医疗体系下的临床教师和护士普遍没有接受过康复的医学教育。缺乏康复哲学和康复知识。重症医学科仍然更关注患者的治疗率而不是长期预后。再加上目前医学科治疗师人数有限,整体服务能力不足,病危的患者在从ICU转出后往往仍留在医院。只有这样才能对康复进行常规治疗。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如果在重症医学教学中加强康复理念的培育,或许是短期内缓解重症医学初期康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

2 康复理念在重症医学教学中的培育

影响康复在重症医学早期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严重疾病本身(如谵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ICU工作人员(对康复早期重要性缺乏认识、缺乏康复的知识和理念等)和医疗机构(康复专业人员数量有限、缺乏康复仪器设备等)[18-20]。将康复哲学融入重症医学教学中,可以带来“教学互学”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重症医学科临床工作人员和医学生对早期康复的了解,促进医师与从事重症医学临床和教学的临床医学生之间的基本了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ICU早期治疗是重症病例长期治疗的起点,是安全、有效、必要的。

2.1 重症医学教学中培育康复理念的措施

2.1.1 首先,需要培育重症医学临床教师的康复理念。一方面:重症患者可以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康复专业培训课程或前往康复专业机构进修,系统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学习和掌握康复的先进理念。另一方面: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要求所有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均应设立康复医学科室。重症医学科可定期邀请康复科专业人士为本科医务人员进行重症医学康复治疗系列讲座或参与病例讨论。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医师康复哲学和危重病知识,还可以提高康复专业人员对危重病治疗的熟悉程度,使康复危重病早期工作更加顺利地开展。两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临床医师掌握康复哲学后,积极开展康复早期的临床工作。

2.1.2注重教学过程的康复理念培育 将康复医学课程列为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必修课,在本科阶段学习康复专业理论和知识。重症医学临床教师在实习期间带教医学生的过程中,可以灵活选择团队学习模式、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达到传授康复早期概念和康复相关知识的目的。团队学习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21]与开展康复所需的团队工作模式一致;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22]选取重症医学科常见疾病的典型病例,与康复团队成员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将康复的理念融入患者医疗管理和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将康复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更深入地掌握和运用康复的方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23]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通过检索文献资料提出康复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康复的方案,然后集体讨论确定了康复最终的目标和目标。计划。

2.1.3 医疗机构的职责 医疗机构应当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开展康复早期救治的人员和物质条件,如提供必要的床旁康复设备、配备足够的康复专业人员等。

2.2 康复重症医学理念培训内容

2.2.1 明确康复的目标和重病目标 患者对康复的长期目标是以最好的状态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康复在重症医学科的目标主要是短期的:预防废用综合征、谵妄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相关功能障碍的持续改善,为康复后期的系统打下基础。

2.2.2 康复介入的时机 重症医学科什么时候可以安全有效地开始康复的治疗?通常,当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原发病未加重时,建议在监测条件下及早干预。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是安全的[24-27]。国内研究表明,在监护下生命体征相对稳定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的[28]。康复越早介入,效果就越好。例如,急性脑血管病的干预时机是在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小时尽快开始;临床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被动关节运动[29];如果患者能忍受直立1小时以上,就可以尽快开始。开始动力循环训练[30];被诊断为离线失败的患者可以开始吸气肌力量训练[31]。

2.2.3 康复模式 理想的康复模式是严格康复团队的团队合作模式。病重的患者康复团队的组织者是重症医学科的医师。团队成员还包括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中医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康复护士、患者家人等。康复团队的团队工作模式充分体现了以王牌。尤其是心理治疗师和患者家人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病重的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情感为最终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重症病房的康复护士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护理任务,还要指导或协助患者在病房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康复护士也是康复教育的宣传组织者,让患者及其家人了解康复并积极配合他。参加康复。但目前国内大多数ICU主要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治疗往往由护士而非​​专业治疗师进行,尚未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模式。

2.2.4 康复流程 在康复流程中,首先评估康复,然后设定康复的目标。然后过一段时间再对康复进行评估,必要时调整康复的计划。患者转入普通病房后,继续对康复进行系统治疗。 。

2.2.5 康复救治的具体措施根据康复工作组各成员的情况,分工实施如下: (1)重症临床医师: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申请康复待遇下达,召集团队成员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康复目标和计划。临床医师在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时牢记康复的理念,避免过度镇静或不必要的镇静,甚至使用肌松剂。必要时可以间歇性中断镇静,以方便理疗师实施康复的训练。在选择深静脉置管时,尽量不要影响康复的治疗。例如,可以开发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新技术,减少机械通气和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为重症患者病的早期治疗提供机会[32]。临床医师作为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使临床治疗和康复相得益彰。并及时评估营养风险并提供营养支持计划。 (2)重症护士:评估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积聚性肺炎等卧床并发症的风险,采取定期翻身、拍背排痰等预防措施。并穿弹力袜;特别是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通识教育,特别注意良好肢体的摆放;实施营养支持计划;实施下肢充气泵、床边跑步机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等床旁治疗; (3)物理治疗师(PT):PT治疗师按照康复计划一步步实施康复训练。当特鲁姆普病情仍危重或无法进行主动康复训练时,应开始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关节挛缩并发症;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开始康复主动训练活动,如主动幅度训练、力量/阻力训练、床上活动、转移、站立、负重和步行训练。此外,病情危重的患者经常出现呼吸功能障碍,PT治疗师还负责呼吸练习和咳嗽训练,这对帮助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恢复肺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4)职业治疗师(OT):OT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职业治疗师还负责对患者进行认知疗法治疗,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运动功能状态,还可以提高他的日常自理能力。 (5)心理工作者:对重症病例及时进行心理筛查,评估患者先生及其家人的精神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以减少和预防谵妄、抑郁或焦虑等并发症,并帮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重拾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康复,成功克服了困难。 (6)其他: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常有言语、构音或吞咽障碍,这个时候就需要言语治疗师的参与来评估障碍的类型和原因,并提供言语训练。

重症医学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现代化医院医疗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积极培养康复,在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同时关注危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培养目前紧缺的重症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我们适时加强了康复理念的培养。这是解决当前病重的患者康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临床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也有利于促进重症医学的发展。康复在医学早期的发展最终对我国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

[1] Kerckhoffs MC、Soliman IW、Wolters AE 等人。 ICU治疗的远期结局[J]. Ned Tijdschr Geneeskd,2015,160:A9653。

[2] McKinley S、Fien M、Elliott R 等。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幸存者, 出院6个月,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Am J Crit Care, 2016, 25(1):52 -58.

[3]薛光国.基于快速康复理念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管理[J].中国现代医家, 2015, 53(10): 117-119.

[4]刘炽旺,苗祥文。快速康复手术理念围手术期治疗肛裂的体会[J].中国现代医家, 2015, 53(20): 70-72.

[5] 卢娟,于洁静,吴淼淼,等。加速康复理念在微创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 2014, 52(20): 76-80.

[6] Darbyshire JL,Greig PR,Vollam S,等“我记得一些生动的人……但对我来说,他们就像橡皮泥。”重症监护室的妄想:患者认为是怎么回事?[J]. PLoS One,2016,11(4):e153775.

[7] Fumis RR,Ranzani OT,Martins PS,等ICU住院期间及术后患者及其家属情绪障碍的调查研究[J]. PLoS One,2015,10(1):e115332.

[8] Jolley SE,Bunnell A,Hough CL.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无力[J].胸部,2016。 [Epub 印刷前]

[9] Wieczorek B,Burke C,Al-Harbi A,et al.儿科重症监护室早期活动的系统评价[J].儿科重症监护杂志,2015,2015:129-170.

[10] Sosnowski K,Lin F,Mitchell ML,等.重症监护病房早期康复:综合文献综述[J].澳大利亚重症监护,2015,28(4):216-225.

[11] Castro-Avila AC,Seron P,范 E,等.重症监护病房期间早期康复对功能状态的影响: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J]. PLoS One,2015,10(7):e130722.

[12] Carroll D. 心脏康复:II。冠心病监护室[J].MD国家医学杂志,1967,16(12):109,111.

[13] Corcoran JR,Herbsman JM,Bushnik T,等内科和外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和非机械通气患者的早期康复:跨专业绩效改善项目[J]. PM R,2016。 [Epub 印刷前]

[14] 杰克逊·JC,朱特·JE.错失的康复机会:将康复心理学融入危重病人、幸存者和护理人员的护理中[J].康复心理学,2016,61(2):115-119.

[15] Hopkins RO,Choong K,Zebuhr CA,et al.转变 PICU 文化促进早期康复[J].儿科重症监护杂志,2015,4(4):204-211.

[16] 任光远,周居志,孙同达,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及研发核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8):40-41.

[17] 张文,陈文华,阚世峰。康复临床医学生知识状况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4):389-391.

[18] 李春明,范鄂. ICU获得性肌无力:是什么阻碍了重症患者的康复? [J]. BMC医学,2012,10:115。

[19] Zanni JM,Korupolu R,Fan E,等。急性呼吸衰竭的康复治疗和结果:观察性试点项目[J]。 J Crit Care, 2010, 25(2): 254-262.

[20] Pohlman MC、Schweickert WD、Pohlman AS 等。从机械通气开始进行物理和职业治疗的可行性[J].危重病救护医学, 2010, 38(11): 2089-2094.

[21] 尚立志,季树,高剑锋,等。 TBL教学法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中医, 2015, 53(2): 146-148, 151.

[22] Srinivasan M、Wilkes M、Stevenson F 等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案例的学习的比较:两个机构重大课程转变的影响[J]。医学科学院, 2007, 82(1):74 -82.

[23] 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 等人。基于问题的学习: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未来挑战[J]。医学教育, 2005, 39(7): 732-741.

[24] Calvo-Ayala E、Khan BA、Farber MO 等人。改善ICU幸存者身体功能的干预措施:系统评价[J].胸部, 2013, 144(5): 1469-1480.

[25] Kayambu G,Boots R,Paratz J. ICU危重病人的物理治疗: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危重病救护医学, 2013, 41(6): 1543-1554.

[26] 李正鹏

[27] Stiller K. 重症监护中的物理治疗:更新的系统评价[J]。胸部,2013,144(3):825-847.

[28] 宋东风,毛宇,徐光庆,等.康复干预ICU脑卒中的针对性措施及近期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2, 17(2): 78-80.

[29] Morris PE,Goad A,Thompson C,et al.早期重症监护室活动治疗治疗急性呼吸衰竭[J].重症监护医学,2008,36(8):2238-2243.

[30] 陈玉华,林红莲,萧华富,等.运动训练对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肺力学及功能状态的影响[J].呼吸护理,2012,57(5):727-734.

[31] Martin UJ,Hincapie L,Nimchuk M,等.全身康复对慢性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重症监护医学,2005,33(10):2259-2265.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第2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山南市突发疾病谱具有以下特点:(1)急性高山病作为高原地区特有的危重疾病,仍值得关注和重视,但其发病率在2017年有所下降。目前,急性肺水肿、急性脑梗死等严重水肿病例已不再常见。这可能与近年来重视预防、早期治疗有关。当然,高原反应的普及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消化系统急症仍占据重要地位。这与当地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不无关系,也与高原地区胃黏膜经常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密切相关[2]。高原地区急性胃粘膜病变较严重,出血量大,持续时间长,防治难度加大。 (3)外伤伤害比例逐年上升,特别是高处坠落伤害、施工事故相关交通伤害增加。近年来,西部地区大开发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各项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其管理水平仍不完善,导致相关事故受伤人数大幅增加。此外,近年来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其中包括大量自驾游游客。但由于高原地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对驾乘人员身心造成的影响,以及当地交通条件的限制,各类车祸中受伤的人数比例有所增加。急诊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急诊科采取的模式应根据其治疗的疾病谱来确定。因此,高原地区急诊医学也应根据这些突发事件的特点,建设和发展急诊科,更好地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树立和强化急诊医学理念。急诊医学不同于传统的临床专业。它不以独立的器官系统来界定其专业范围,而是以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危急程度来界定其专业范围,更注重患者的诚信。以及治疗的及时性[3]。从本次调查结果以及以往的临床工作来看,我们发现急诊就诊占总就诊人数的比例并不高,其绝对数量也比较有限。然而,去急诊室就诊的往往是急性疾病,其中很多是危重的,而且涉及的疾病范围很广。他们要求进行紧急救治,急救技术复杂多样,对设备配置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治疗的水平和效果可能会对患者家族乃至社会产生重大影响[4]。因此,认为应高度重视急诊医学的建设和发展,树立和强化急诊医学理念,结合急诊医学自身特点和谱系,建立和完善急诊科的发展模式。加强高原地区急诊疾病的防治,培养合格的急救医学医师,把握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期,采取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应急救援成功率,预防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5] 。

规范急诊科室设置并配备相关急救设备。如今,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循证医学的不断进步,各种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现代医学追求的目标。急诊医学也不例外。各种危重疾病的诊断和器官功能监测越来越依赖于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其有效治疗也依赖于各种急救设备。因此,为了提高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成功率,特别是救治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必须规范设置急诊科并配备相关急救设备。加强紧急急救技术培训和熟练掌握。掌握急诊急救技术对于提高急诊科和急诊专家医师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和保证危重症救援成功率的基础。急救技术可分为手术急救技术和非手术急救技术。合格的急救专家应掌握伤员所需的急救技术,包括心肺脑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呼吸支持治疗、电复律、有创和无创监护技术等非手术急救技术;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一些外科急救技术,以达到挽救生命、尽可能恢复患者生理功能的目的。特别是近年来创伤患者的比例明显增加,这对于大多数严重创伤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措施包括手术止血、切除或修复受损组织器官、减压等。[4]只有掌握这些外科和非外科急救技术,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急诊专家。急救专家医师的培养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急诊医学有其理论基础和独特的专业技术来体现急诊医学的特点,而急诊专科医师的培养是现代急诊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6]。

急诊科的医师,既不是外科的医师,也不是内科的医师,更不是普通医学的医师。急诊科的医师就是急诊科的医师。面临的突发事件往往不仅仅是单一系统的单一疾病,而是涉及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越来越复杂的突发事件。这种紧急情况不是任何一个专家就能解决的。急救专家医师是第一个面对突发事件并提供及时、全面救治的人。因此,急诊科医师就是急诊专家医师,是急诊医学发展的主力军。然而,此次调查的两家医院均缺乏专业的急救专家。他们只有门诊部门负责急诊医学。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急救医学培训,没有现代急救理念,也不精通各种急救技术。控制,这严重制约了急救的成功率。建议分阶段完成急诊专科医师培训,提高急诊人员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真正形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急诊专科医师,从而提高急诊临床救治水平和救治成功率。危重疾病抢救。综上所述,由于高海拔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经济限制,急救医学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显着差距。提高这些地区的急救水平,应不断完善急诊科室建设,完善配套急救设施,加强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强对高危人群病理生理机制和特点的认识。各类危重疾病的发病率和特发性疾病。有针对性地研究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提高各类危重症病例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瞿继富、许全红、文亮、刘明华、彭顺舟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第3部分

关键词:重症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创新实践

重症医学科本科生临床实习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

作者:张安

This paper chiefly deals with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atterns for clinic internship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It emphasizes normative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which means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bility of clinic application in many aspects,and exploring the training patterns for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professionals by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discussing difficult diseases death cases, bedside interactive teaching, combining multi-media and practical operations, and combining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education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clinical internship; innovation;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R-0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重症医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ICU虽然起步晚,但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CU显得尤为重要,ICU更能体现一个现代医疗单位的医疗水平。而ICU人才短缺,国内尚无医科院校设立重症医学这一专业,由于ICU有着与其他临床科室许多相别之处,故而在学生临床教学方面都有特别的地方。

1、第一周护理老师带教

本周的实习内容为先让学生熟悉环境,如各功能单元、物品存放及日常流程,让学生懂得有关消毒、隔离、洗手等常识,理解院内感然的防控,同时由于ICU病情重,病人监测指标多,线路复杂,让学生懂得该如何观察病情,特别是如何观察、解读监测指标,让学生将症状和体征与客观的监测指标联系起来,为以后的分析判断病情打下基础,有助于学生对重症医学的理解

2、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融入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中。日常的查房工作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教师灌输,但学生刚涉及重症医学专业,其效果有限。由于ICU的病情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多,非常适合PBL教学法。每周安排一次疑难病例或死亡病例讨论,提前告知要讨论的病例,让学生先查找相关文献,在讨论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点贯穿于一个真实的病例,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进行实用性知识的学习。

3、 床旁互动式教学:

ICU学科特点方面有:突然性,学科交叉性,学生水平不平衡性。ICU患者起病急、病情重、需紧急处理等特点,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高,恰恰重症医学虽然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常涉及内外科的各亚专科,学科交叉性决定了其对知识面的要求大于任一学科。床旁互动式教学显得非常重要,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病史询问、查体、分析、归纳、提出诊疗计划,充分发表各自意见,然后教师总结,反过来学生再提问,教师再解答。通过学生-教师-学生-教师这种互动式教学,也是便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临床操作培养:

先让学生观看标准的操作视频,如心肺复苏中的胸外心脏按压,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安排学生在模拟人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均有教师做演示、指导、评价,讲解动作要领。通过上述培养后,再让学生在病人身体上操作,在学生操作时用摄像机将过程摄下来,当天或第二天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自行摄制的视频,先让学生讨论、点评,再由教师点评。

5、应用日常医患沟通融入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ICU常常因为封闭式管理,需要医生同患者家属沟通。通过在教学中传输“以人为本”的医疗观,真正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为人民行医的理念,而不满足于把疾病处理好。沟通过程中充分尊重病人的想法、要求,尊重他们的生命权、知权情。要理解病人的疾苦,切实为他们解除疾苦。教育学生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树立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医疗活动是与人打交道的,以合适方式与病人、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所必须学会的技能。

ICU是重症病人集中的地方,病情危重,涉及专业多,各种监测设备多,实习学生刚进入ICU感到无所适从,一片茫然,心理畏惧,这就需要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目前国内ICU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卫生部已有ICU医师标准化培训细则出台,但在本科生临床实习方面尚无更多的文献和经验可借鉴。本研究通过探讨ICU本科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探索重症医学的人才培养新方式,将有利于重症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学军 张益成 王京等.重视临床教学查房 提高实习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6):95-96.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第4篇

  妇产科医生个人总结1

  本人在妇产科实习4周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尊师敬友,团结同事,无违纪行为,对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通过妇产科的实习,基本掌握了妇产科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以及各种表格填写。基本掌握妇科辅助检查方法,并了解其临床意义,如阴道分泌物检查、宫颈涂片、宫颈活检、基础体温测定等。熟悉妇产科B超检查、血HCG、尿妊娠试验、胎心监护等辅助检查在妇产科疾病诊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产前检查的内容、产程观察及接生步骤,掌握了妊高症、产后出血、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洋水栓塞等产科危重病的诊断依据及处理原则,学会了会阴破裂的缝合术。对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能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熟悉宫缩剂、激素、硫酸镁、避孕药等常用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适应证及副作用。掌握计划生育的常识、方法及手术操作。在实习的空余时间,我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尽管学途不是一帆风顺,但每一次的教训都让我更上一层楼,经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妇产科临床实习的要求和目的!

妇产科医生个人总结2   

  这一年,在院领导的带领、支持下,我们的团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顺利的开展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得到了提高,走向了成熟;在有关科室的支持、配合下,通过我们的治疗,产妇得到了主动的康复,创造了价值,所以,在岁末年初,充溢我们心房的是感恩、感激和无限的动力。现将一年来的如下。

  一、思想作风上

  严格要求,本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宗旨。培养团队意识,提倡协作精神。强化学习意识,在人才培训上下工夫。通过各种学习,使护士尽快成熟,成为技术骨干。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每月进行一次考试。

  二、在妇产科业务方面

  本人具备优秀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待患者态度良好,深受群众好评。在工作方面,能积极围绕病情来加以治疗。本人在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同时也能熟练操作妇产科各类手术。如:

  (1)计划生育方面:人流术,钳刮术,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及取出术,药物流产及引产术;

  (2)产科方面:子宫下段剖腹产术,顺产接生;

  (3)妇科方面:子宫肌瘤剔除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囊肿剥除术及卵巢成形术,并熟悉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的操作。

  擅长一些妇科疾病的诊治,且有着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妇产科业务。本人在长期的医务工作中,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熟练掌握了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治疗疑难病诊的技术及常用的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在工作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要求自己提高业务能力。

  三、在工作能力方面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多次参加技能培训,还能在日常诊疗中认真观察和掌握妇科病人的心理特征,并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及时改善病人的的心理状态,能够准确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同时具备正确分析和独立处理复杂疑难症的能力,能根据妇科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做出正确的评估分析,制定出有利于病人身心健健康的治疗计划,给予系统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为妇产科医师以来,认真负责手头业务,多次进行新的医疗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漏洞,面对新的知识、新的技术,不断地通过学习和查阅业务杂志去充实自己的生活,切实把知识掌握在脑子里。20xx年在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进修。通过系统进修学习,使自已的理论知识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熟练掌握妇产科各种疾病的疗法及技术操作,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在治疗效果方面深受患者好评。

  妇产科医生个人总结3

  为配合我市城市升级、公共卫生发展建设,我院领导果断地腾出自己的行政办公室特意成立了我市的第一个高危产科病区——产科高危监护病区。病区在我院及我市的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我院妊娠合并症等高危产科病人数急剧上升,并已位列全市第一。病区自今年4月份至9月份成立的半年以来,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及领导下,以“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各级医护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竭尽所能,精心诊治每一个病人,做好每一件工作,做到爱院如家,待病人如亲人,处理每件事时都考虑到对病人及医院有什么影响,让每个病人都对我们的医疗服务满意,让我们的病区、科室、医院不断发展壮大,扩大我们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一、加强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

  病区经常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考核,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廉洁行医的各项规则,拒收红包及财务,认真学习各项法律知识,尽职尽责献身卫生事业,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重任,热爱本职工作,坚守岗位,工作一丝不苟,不怕脏、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以高质量完成各项医疗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病人得到合理的诊治和细心的照顾。全科人员能做到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态度诚恳,同情、关心体贴病人,耐心为病人和家属解释病情及有关注意事项。以最佳治疗方案为病人解除病痛。全年未发生向病员及家属索要钱物、出具各种假证明和假检查结果等现象。科室设意见本,并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不断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改进医疗和服务工作,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工作态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全科室上下面对危重病人临危不惧,团结一致,努力抢救了一位又一位转诊至我院的病患。

  二、建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广东省产科质量检查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逐条实施。在医疗工作中坚持年青医师24小时工作制度、高年资住院总医师24小时专门驻守病房负责病区医疗工作,坚持病历书写、三级医师查房和教学查房、各种病例讨论、医疗差错事故登记申报、手术审批、病案管理、医疗质量监控等制度。要求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岗位工作职责。由科主任负责组织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调整各班职责和工作重点,使各项工作安排合理、更有利于病人的治疗。为防止发生各种医疗差错和事故,我们今年重点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落实,坚持各种手术前上级医师查房,开腹手术有住院总以上医师上台把关,统一手术规范操作,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并定期检查各项工作制度执行情况和岗位职责执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将医疗差错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杜绝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质量

  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为在医疗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医疗质量,以现代化管理和优质的医疗质量来吸引更多的病人,对于负责我院危重症抢救和管理的我病区来说尤为重要。对于医生来说,没有真本领、真功夫,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于一句空话。今年我们十分重视医务人员素质的培养,把医生作为生产力的核心来抓,制订人才梯级培养计划,通过邀请专家来院建学、参加各种培训班、定期教学查房、定期进行业务学习、经常组织病例讨论、经常组织读书报告会、严格进行住院医师培训、严格的三基培训和考核等加快了多层次人才培养。特别注重对每一例特殊、罕见病历和危重病人处理后认真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我们各级医师加深印象,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能进行熟练诊断和处理,逐步具备良好急诊抢救技术的素质。病区开始至今半年我们共诊治了产科合并症及严重并发症产妇235例、危重妇科病患21例,其中羊水栓塞1例、子痫5例,全院重大抢救6例,成功率100%。因我院病人病人多、周转快、工作量大、专科少,请其他专科会诊比较困难,根据我们的特点对复杂病人的处理需要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对年青医生进行一专多能的培训,使她们能更好胜任临床工作,目前,我们全部医生能进行胎监检查、心电图检查,并发胎监报告行心电图结果分析,部分医生能行B超、脐血流,所有医护人员均能独立操作使用心电监护、除颤仪、血气分析仪,个别医生会独立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

  四、大力发展业务,开展新项目,全面提高诊疗水平作为现代化医学的一部分,危重医学发展的速度最为瞩目,把危重医学技术应用到妇产科,尤其是产科就形成了新兴的危重产科。我们病区在我院妇产科持续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功能监测,可对重症产妇进行呼吸节律及心电连续的观察,确保对心肺的异常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新开展的深静脉穿刺及中心静脉压测定为我们监测血容量,指导心衰、大量失血、妊娠合并心脏病等患者补液、抢救、治疗,使诊治工作更准确、更科学。作为危重医学最重要的机械通气技术,应用在危重产科后可明显地增加救治的成功率,今年,我们1例“心肺功能衰竭、宫角妊娠、腹腔大量出血”患者术后成功地于我院妇产科首次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患者术后情况良好,痊愈出院,证明我院具备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危重医学技术,大大增加了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

  五、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协助

  目前病人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技术项目不断出现,为了使我们的医院发展满足医疗水平的需求,今年我们继续狠捉科研工作,力争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我们的水平和医生素质,要求每位医生侧重一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大量阅读最新的国内国外文献,开拓视野,重视临床工作的总结,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最新医学理论结合,摸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全方位积极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协助,全面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病区代炳梅主任所写的《普贝生与催产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分析》、《β-hCG及p测定对早期诊断输卵管妊娠的价值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的分析》、《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炎的相关性分析》、《探讨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及早期诊断》等论著文献均发表在《中国现代医药》、《中国妇幼保健杂志》、《临床医学》等部级期刊。病区住院总医师刘志祥医师由广州医学院院第三附属医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李映桃主任邀请参与书写《中华围产医学》一书,并负责其中《产褥中暑》一节,该书为围产医学在我国诞生发展30年以来的第一本成熟、高水平的围产医学专家专著,计划于明年5月份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刘志祥医师(第六完成人)参与由我院隗伏冰主任主持的《输卵管妊娠早期诊断方法的探讨》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重症医学科医师工作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7年获河北医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为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还担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鉴定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院分会常务理事、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主编等。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同志始终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卫生和教育工作方针,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从医20余年,始终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精神卫生事业,遵纪守法,学风正派,办事公道,清正廉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极高的学术威望。

三、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具有较高得学术威望

##同志在科研和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尤其在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研究等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享有一定学术声望。

(一)在国内率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预测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用定量药物脑电图技术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一次量氯氮平前后各脑区、各频段不同时点定量脑电图变化,用健康人做对照,建立了数学模型及判别函数式,预测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正确率为86-100%,且判别能力的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为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从而避免盲目用药及经验用药,节约病人的治疗用药及治疗时间,查新国内外未见同类报道。被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具有良好的应用与推广价值,现已被国内多家医院院采用,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开展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确实有效的防治措施,一年复发率高达30-40%。##同志在20xx年3月根据文献报道:影响精神分裂症愈后的关键时期是在病后头5年,此时精神功能的损害保持在一个水平,以后即使反复发作,通常不再进一步恶化,并且认为第一次发病是治疗的关键这一理论,成立了首发精神分裂症早期干预病区,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技术,取得明显效果,一年复发率横向比较降低50%左右。此项技术研究已被列入河南省科技厅重点资助项目,并成为卫生厅临床医学重点专科精神科网络建设推广项目。

(三)参加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临床医疗项目《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与质量的评估研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进一步深化精神分裂症的研究,探索精神分裂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以期在精神分裂症病因未解决之前获得最佳效果,部分研究已获成果。《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治疗与免疫指标的关系》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精神分裂症基础与临床相关因素研究》20xx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近年来先后主编出版《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精神药物不良反应与相关问题》、《精神病学》、《医学心理与精神病学》、《精神科护理学》等专著5部,其中,《精神与心理障碍康复指南》一书获河南省首届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作为副主编出版《精神免疫学》、《中国心理卫生研究》专著2部;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50余篇。

四、医德医风好,积极为广大群众服务

作为一名医师,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始终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对患者有求必应,见难就帮。许多慕名来找他看病的患者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他在家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用药时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费用,甚至对极为困难的患者,他还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有很多次病人返家时没有路费,他都自掏腰包给予解决。在医疗活动中,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他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

五、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作为中国cdc精神卫生中心执委、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分会理事、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精神病医院分会常务理事,他致力于我省精神卫生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在本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一)三年来,##同 志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多次,拓宽了自身的知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会上交流了《氯氮平的药物动力学与临床疗效的研究》,获边远奖;参加了美国全美精神科年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暨第三次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年会,交流论文《一次量氯氮平对健康成人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活动影响的对照研究》,阐述了定量药物脑电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参加了泰国瑞美隆国际研讨会,交流了瑞美隆对抑郁症治疗的经验;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3次年会,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加强了国际学术交流,推动了本学科建设,提高了我省的学术地位。尤其在参加卫生部20xx年组织的四次精神卫生专家座谈会上,他为政府提供的如何将精神卫生纳入公共卫生建设、提高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岗位津贴、精神病人的欠费问题、精神科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受到了重视,并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聘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通过其本人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20xx年中央批复地方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部分项目经费,为本专业今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法的起草讨论工作,参与制定了我国精神病社区防治试点规划工作。作为我省两个社区试点建设,他按照“中央转移支付地方资金项目--重性精神疾病防治队伍建设项目”和“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的要求,在河南省新乡市区、新乡县各开展了一个精神病防治试点社区,分别覆盖人口40万人。通过组织举办项目管理、规范化治疗、个案管理、病人家属、民警及随访信息网络管理培训班等,共培训学员近千人;同时组织人员对两个示范区中62个社区、40个行政村进行了摸底排查,按要求登记了两个示范区重性精神病人447人。目前,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每年召开河南省精神科年会及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抑郁症与焦虑症新进展》、《神经系统精神障碍》等。20xx年承办全国第九次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和全国精神病医院第七次管理学术会议,举办卫生部全国精神科医师”双基”培训班。

(四)在全省19所地市级精神病医院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为推动我省的精神卫生事业发展,他作为发起人,召集全省地市级精神病医院院长拟成立河南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20xx年12月已召开了成立筹备会议。

六、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在改革中不断向前发展

作为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院长,他不断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工作。他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各项医疗制度,规范了医疗行为。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为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他组织成立了扶贫病房,将贫困病人每月住院费用控制在 1500元以下、医保贫困精神病人每月费用控制在1000元以内(均含伙食费用);与新乡市残联联合开展了对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救助,每年发放救助卡200张。他强调人性化服务,邀请国内著名礼仪专家来院讲学,为病人从挂号到入院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对空腹检查后的病人免费提供食品。他要求在各临床科室开展了“争创温馨病区”、“六声服务(患者入院时有迎客声、接触患者时有问候声、发生误会时有道歉声、家属及病人有疑问时有解释声、患者合作时有致谢声、患者出院时有祝福声)”等活动,目前医院科室每周的文体活动、每月的医患大型文体活动已成为医院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中,医护人员的廉洁从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进一步规范了诊疗行为,杜绝了“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良行为,形成了廉洁行医、精诚奉献的良好氛围,行业作风明显好转,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在行风评议活动中,树立了医院良好形象,精神文明建设步上新台阶。他不断加强医院硬件建设,近三年来先后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1600多万元,医院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859万元,新建了9300多平方米的门诊医技大楼,标志着我院全部完成病房改造的第三期建设任务的6000多平方米综合病房楼正在建设中,极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综合实力。

派专业人员到落后边远地区条件差的精神病医院进行技术支援并定期到当地进行义诊,为当地老百姓免费诊治。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大型宣传、义诊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群众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促进社会精神卫生环境的建立和人群精神健康行为的形成。

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桃李满天下

瑟尔特范文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