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宜的历史典故

2023-10-05 02:31

关于信宜的历史典故

  信义指的是诚实和道德。很多人都把“心怡”两个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辛夷”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1。民族大义,激发土匪。

  宗泽,宋代义乌人,为人正直,一心为民、报国。宗泽任馆陶县尉时,兖州都督卢惠清传话给宗泽,命他与县令视察黄河堤。消息到达时,宗泽的大儿子去世了,但宗泽却没有任何停留地继续上路。 。陆惠清听说后,感叹道:“可以说,他是一个为国忘家的人!”丙衣郎岳飞触犯了法律,将受到刑法的惩罚。宗泽辉副元帅认定英雄,将岳飞的五百骑兵交给了他。他立功,杀了金兵。结果,岳飞获得了伟大的胜利。于是提拔岳飞为帅,成为他的得力将军。

  王山是河东大盗。他有七十万土匪,一万辆车辆,他要占领京城。宗泽独自赶到王山的营地,哭着劝说王山为国家做贡献。宗泽的一番肺腑之言,让王山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投奔朝廷。杨进领兵三十万,与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人各领兵数万,骚扰京西等地百姓,宗泽轮流征募。后来宗泽死后,杜冲被留下,英雄不再重用,很多人又沦为土匪。

  宗泽性格直爽,有义气。贫困的亲友大多靠他生存,而他给自己的却很少。临终前,他甚至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他家事的信息。他临死前只喊了三声“过河”。 (内含《宋史》第360卷、传记119《宗泽传》)

  2。为国捐躯是大义的表现。

  李承志,宋代东阳人,是吕祖谦的得意弟子。当他了解蕲州时,他积极准备战争。酒库每月向城守军发放450元。他将自己的钱投入公共基金来帮助军队。食品供应。嘉定十四年二月,金军攻入淮南。彼时,李承志已届满,但接替者尚未到来。他本想先送妻儿回去,但听说有紧急情况,就耽搁了。他和他的幕僚们说:“作为一名学者,我曾多次在偏远地区担任戍守军官,现在我已经七十岁了,只剩下一次死亡,我必须和同事们一起保卫城市。如果我失败了,我会战斗至死。”在他的带领下,击退了无数晋军的进攻,甚至出城夺取了敌人的印章。金兵派人劝降,他却杀了他以示野心。后金兵集结十八万人总攻,李承志以忠义激励将士。城破后,他率部与敌巷战,造成敌我伤亡相等。儿子激战身亡后,他亲自呼吁家人赶紧自杀,然后才割颈自杀。于是他的妻子、儿媳、孙子都跳水自杀了,“以义为仁”。后来,李承志被朝廷封为“正节侯”,在蕲州建庙,封他为“保忠”。 (《宋史》卷449,传280《忠义四》记录)

  3。不畏强权,孝义兼备。

  吕祖鉴,宋代金华人,吕祖谦的弟弟、学生。当他即将被任命管理明州仓库时,他的兄弟吕祖谦去世了。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他半年不上任,就被视为超过任期,但他宁愿冒失去官职的风险,必须等待丧期。他上任前的兄弟。没想到朝廷批准了他的请求,并下旨将他的任命期限延长至一年。这个制度是从吕祖建开始的。

  吕祖俭担任太傅丞时,其亲戚韩堪周开始篡夺朝廷大权,并陷害忠良。他多次出声为被陷害的右相赵汝愚争取,得罪了韩愈州,被贬到冀州等地。吕祖鉴在贬谪期间,一边苦读理学,一边靠卖药养活自己。每次出门,我都要穿徒步旅行的草鞋,这样越山越岭更容易。大儒朱熹得知此事后,写信给他说:“论官位,我比你高,论皇帝恩宠,我比你受的恩惠多,但我只是袖手旁观”。而看着朝堂上的小人物为所欲为,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报答朝廷,你一个人向小人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最终激怒了那些小人,酿成了祸患,我真是自愧不如,惊叹不已。你的行为。” (《宋史》第455卷传记2一百十四《忠义十》含)

  4。忠于贤人,誓死抗拒王族联姻。

  义乌人杨乔是汉代名臣杨宣的哥哥。他英俊、有能力、有才华。受到汉桓帝的器重,被任命为大臣。他忠于贤人,曾七次上书推荐圣人孟昶,但桓帝均不予理睬。但他却深爱他的才华和容貌,下旨将公主许配给他为妻。杨乔坚决不同意。他开始绝食,以死抗拒联姻,以死谏,第七天就饿死了。他不畏强权,主持正义,至死忠心。 (记载于《后汉书》第38卷、传记28《张法腾冯度杨列传》、《孟尝传》等)

  5。当人们急需时,捐赠食物并缓解饥荒。

  罗通,义乌人,三国时期吴国濡虚太守。那一年发生饥荒,许多同乡和远方来的客人都很困,罗统就减少了饮食。当他的妹妹回到娘家时,看到他这个样子,非常难过。她多次询问原因。罗通道:“士大夫的饭菜都还不够,我一个人怎么吃得饱呢?”妹妹深受感动,离开了自己的包房。他把粮食交给了罗统,并告诉了母亲。罗母也认为罗童非常有德行,于是她分发食物和施舍,救了很多人。罗统天赋极高,善战。他的许多思想都被孙权采纳。他认为,收钱的做法助长了民间罪恶,败坏了风俗,应该立即制止。孙权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徐陵死后,零陵清官、太守,他家的田地、仆人、奴隶等都被当地霸主强人洗劫一空。徐陵的儿子徐平遇到了麻烦。罗通知道后,替他伸冤,亲自上书,请求孙权仁慈仁慈,帮助许平。后来孙权安排了徐平的位置,徐平为吴国立下了许多战功。罗统急百姓之难,关心百姓,侠义之举,展现了少将的博大胸怀。 (《三国志》第57卷,武术第12《虞陆张骆陆吾朱传》和《会稽典录》等)

  6。至诚、孝义、感动天下。

  徐子,晋代东阳人,是孝顺的典范。徐子二十岁时,拜其弟子豫章太守孔冲为师。后来,孔冲死了。徐子听说后非常伤心。他前去吊唁,并将葬礼送到孔冲的家乡会稽。他吃素三年,在自己的灵魂面前侍奉。 ,穿丧服。不久,他的父母也去世了。徐子瘦得只能拄着拐杖站起来。他把墓地建在县城东山上,坚持自己搬土,没有别人帮忙。有人怜悯他体弱多病,恳求他接受帮助。白天他只好不阻止别人帮他,但到了晚上,他就把别人帮他做的部分拆掉了。因守丧,他与妻子离婚,终日住在坟墓旁边。他在墓旁栽了五六里的松柏。一只鹿毁掉了他的松树,第二天鹿就被树上的野兽杀死了。徐子在树下为鹿筑了一个坟墓。那兽在徐子面前自杀了。他叹了口气,埋葬了这只野兽。从此以后,这些树就不再被破坏了。二十多年后,徐子又娶了一个妻子,将家安顿在坟墓旁,朝夕拜祭父母。皇帝听后,下旨嘉奖全家。这种师生情谊,父子孝心,诚实的心,即使是猛兽也能感染。 (含《晋书》第88卷,传记58《孝友》)

  7。孝义一家,大家和睦。

  浦江县郑寨郑氏治家以孝义。南宋至明朝中叶,从郑期开始,第十五代同居同食,长达330余年。鼎盛时期,共有3300多名成员共同生活。整个家庭尊老爱幼,和谐团结。被尊为“仪门郑氏”,屡受朝廷嘉奖。朱元璋亲自封他为“江南第一世家”,其事迹多次载入史籍。

  郑家第四代孙郑德贵、郑德章非常孝顺、友善。郑德章为人正直,直爽。宋朝灭亡时,敌人陷害他,他即将在扬州被捕。郑德贵感叹弟弟被陷害,就对弟弟说:“他们要害的是我,我到了就能揭穿他们的阴谋。”他收拾好行李,就急匆匆地上路了。弟弟在诸暨追上了哥哥,都哭着冲死了。哥哥只好假装告诉弟弟他不去,但半夜他却独自走了一条小路。郑德章追至广陵,得知弟弟已死在狱中。他多次因悲伤而去世。他把哥哥的尸体抬回家安葬,并在哥哥的坟边建了一座小房子,庆祝两周年。明朝郑琏执政时,因犯罪被捕。其表弟郑维效仿其兄而死,称自己有罪,被斩于市上。 (《宋史》第456卷、传记215《孝义》;《元史》第197卷、传记84《孝友一》;《明史》第296卷、传记第184号《孝义一》等)

  8。默默奉献善意,友谊无价。

  金禄祥,元代兰溪人,金华何济、王柏的学生。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不仅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而且重视友谊。老朋友的儿子犯了罪,母子俩被分给别人当奴隶。十年来,他们不知道彼此的生死。金禄祥竭尽全力拯救家人,终于赎回了母子俩,让他们团聚。后来儿子成了显赫人物,金禄祥再也没提起过这件事。他们见面时,他只是表达了对自己辛苦工作的问候。在何吉和王柏的葬礼上,金禄祥带领同门按照礼仪穿着丧服。只有旁观者才意识到,师生情谊是关乎伦理道德的。 (《元史》第189卷,传记76《儒学一》包含)

  9。忠孝,重义重富。

  徐雪岩,明代永康人,是著名的孝子。当他的母亲生病时,他整天祈祷,祈求他的身体能代替她的位置。晚上,他梦见神赐药。天一亮,他记住了形状和颜色,到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荆芥汁。 ,让母亲的病能够痊愈。其父为官,得罪当权者,入狱。他曾三度上书申冤,均遭封锁。他向各地大臣呼吁,均无果。许雪言在刑部里辩解、哭泣,但没有成功。直到他咬伤手臂,鲜血洒满院子,父亲才被释放回家。

  徐雪岩担任江夏县令时,楚王府招募的新兵都由他指挥。后来新兵在城里叛乱,许雪岩也跟着他们一起战斗。他的左臂被折断,被咒骂后仍不肯投降。他被土匪肢解了。他的20多名家人同时被杀。

  他还将自己居住的豪宅让给了兄弟们。他崇尚正义,鄙视金钱,部落同胞都对他感激不已。 (《明史》第294卷,传记182《忠义六》包含)

  10。一个深谙正义、睿智勇敢的女人。

  吴宗爱(又名江雪),清代永康人,是一位绝色美人。她九岁就精通音乐和韵律的规律。她十岁就能作诗,并善绘画、素描。清康熙十三年,叛逆耿精忠部落将徐尚潮劫至金华府,进入永康。徐尚超早年在浙东做官时听说吴宗爱的才华和美貌,于是派兵威胁吴宗爱的部族交出寡妇,否则就要屠城。吴宗爱道:“我已经是亡夫的遗人了,人终究都会死,走吧,何必多说!”叛军派人迎接吴宗爱,并以左右两名骑兵护送他前行。到了三十里坑,吴宗爱哄他去取山泉水,给骑兵马匹解渴,他却突然跳崖自杀。他不仅保持了自己的纯洁,还拯救了城中的人们。 (《清史稿》卷510、传记297《烈女三》收录)​​

瑟尔特范文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