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案例分析
2023-09-16 13:09
《小班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案例分析》可能是您在寻找幼儿园科学活动论文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清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这些对我们大人来说,是再清楚不过了,但是对我们初踏上科学道路的孩子来说,在对水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便要开始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有关水的特性。于是,科学活动《猜猜哪杯是清水》便开始了孩子们对水的基本特性的探索。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是: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辨别清水,体验探索的乐趣。2.能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这两个目标在活动中体现的十分清楚,而且活动的环节也是步步紧扣,不仅有孩子观察的,也有让孩子亲自闻一闻尝一尝的,使孩子们在实验中体会到乐趣。
当然,作为小班的孩子,初次尝试这样的科学实验活动,也会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首先,实验记录单中的猜测设计的不完美,有点画蛇添足。作为小班的孩子,他们对事物的印象还不健全,不能很好的将实物与抽象的记录单很好的联系起来,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存在很强的个人主义色彩,他们不会完全按照客观的现象去分辨,有时候会凭着自己的喜好表达想法,所以猜测的环节设置在这里有点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也不能很好的体现目标。其次,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语是至关重要的,对整个活动的发展是否顺利有推动作用。在本次科学活动中,要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感官感知和辨别清水,起初我们通过眼睛观察发现牛奶和清水的区别,牛奶是白色的,而清水是没有颜色的,由此我们知道了清水的一个特性。然后活动就要更深入一层了,要通过嘴巴和鼻子来发现水的另一个特性——没有味道。在这里,考虑到教师要不要把用嘴巴尝和用鼻子闻的方法直接告诉孩子,然后他们有意识的去操作。但是为了发掘孩子们自己思考的本领,于是没有点破,只是由孩子自己去摸索和发现。而实际的效果看来,教师还是应该用言语给与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的探索。第三,操作材料的准备应该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也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在本次活动中,我们给每一桌的孩子准备了三个贴有红黄绿标记的杯子,供孩子们在实验中使用。但是在活动后发现,这样的准备是不充分的,不利于孩子们更好的运用感官感知辨别,而且个别小组还会出现争抢现象。我们可以在每桌上放好三个贴着不同标记的碗和人手一把勺子,让孩子们在实验中,可以直接运用勺子来尝一尝。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很好的知道哪个标记的是清水,而且在下面的表述自己发现的过程中,也能有话可说。第四,就是教师在每个环节里都要适当的小结,而小结的话也要贴近幼儿的经验,易于幼儿理解。每一环节的小结都是为了帮助孩子能更好的理解清水的特点,也更体现出活动的目标。
每一个科学活动的设计、开展、总结反思都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也需要孩子们的切实配合。而一个活动开展的是否顺利,更是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处,如材料的准备和摆放、恰当的引导语、合理的实验记录单、每个环节的小结等。当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比较充分之后,具体实施的时候也就会得心应手!